编者按
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宣传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近年来,云南省始终紧跟国家脚步加快绿色矿山建设,经过多年探索和持续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全省现已建成77座国家级和省级绿色矿山,涌现出一批在资源开发利用、矿山生态修复、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良好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企业,对促进全省矿业坚持生态优先、深化绿色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2025年,省自然资源厅经广泛征集和认真评选,遴选出了10家绿色矿山建设成效较为突出的矿山企业,旨在切实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各地因地制宜、有序规范加速绿色矿山建设提供参考借鉴。值此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主题宣传期间,省自然资源厅对这些案例进行展播,与社会各界共享云南绿色矿山建设的成功经验做法,共谋矿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崭新思路。
保山金厂河矿业有限公司
保山金厂河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厂铜锌铁矿”)坐落于保山市,是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也是集铜锌铁多金属矿勘查、采矿、选矿、销售为一体的矿山企业,开采矿种为铁矿、铜矿、锌矿,开采规模为60万吨/年,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自成立以来,金厂铜锌铁矿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与造福地方群众相结合,依托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不断深化绿色发展,有序扩大生产规模,全力推动矿产资源优势向地方发展优势转化,共促企地和谐发展,走出一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于2022年被纳入云南省省级绿色矿山名录。
矿区环境
主要做法:
开采方法科学。金厂铜锌铁矿矿产资源呈层状、脉状分布,优劣混杂的赋存状态及特殊的地质条件决定采矿方法为全面房柱采矿法(≤3米矿体)、浅孔房柱嗣后充填法(3米~6米矿体)、盘堑沟中深孔(单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6米~15米矿体)以及底盘堑沟中深孔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15米)。采用几种不同的采矿方法,使得不同矿层的资源回收率均控制在设计指标之上,且能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和山体变形,降低了开采的安全风险,减轻了不良环境对采掘工作的影响。
选矿工艺先进。金厂铜锌铁矿选厂毗邻矿山建设,井巷开采出的原矿经轨道运输至选矿系统。选厂采用目前国内技术最先进、过程无污染的铜铅混浮再铜铅分离—尾矿选锌工艺。原矿通过破碎、筛分、浮选、精尾等一系列工序,华丽转身成为品质双优的精矿。矿山已建成自动充填系统,尾矿作为骨料拌和水泥、砂石等凝固材料回填入采空区,完美地解决了采空区治理和尾矿堆存的双重难题。
选矿厂
综合利用程度高。金厂铜锌铁矿采用先进的采选技术,在综合利用中低品位矿产资源的同时,对伴生的银、铜等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回收利用率均达到设计指标。对开采过程中的矿井余水、地表径流等水流经收集、沉淀后汇入选厂水循环系统,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不外排。矿山厂区排水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设计,建设初期雨水收集池及排水沟。初期雨水进入水池收集后通过加压泵打回高位回用水池回用于选矿工艺。
科技创新投入大。金厂铜锌铁矿每年投入大量经费用于科技研发和技术改造,先后与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等机构或高校展开科研合作,签订产学研究合作及校企共建协议。建立昆明理工大学地学实践教学基地,成立“采矿创新工作室”“充填实验室”及“选矿实验室”。委托中心实验室开展一次保山金厂河矿业有限公司铜铅锌矿选矿药剂优化实验研究;与昆明理工大学联合开展一次锌浮选X-46药剂生产试验;委托昆明理工大学开展一次全流程考察;开展选矿工艺改造,为选矿工艺指标提升创造条件。同时,先后投入近千万元建成采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地压监测系统和选矿自动化系统,基本实现了生产现场远程监控和调度,有效减少了员工与高风险场所接触的机会,提供了人员安全保障。
取得成效:
“三率”水平稳步提升。金厂铜锌铁矿在采矿阶段运用二步骤采场分阶段回采充填方法,将顶板在原长锚索支护(2米*2米)基础上加设预应力锚杆(1米*1米),有效加强了围岩顶板的强度,控制了顶板垮塌情况的出现,显著降低了矿石的贫化率,提升了开采回采率,降低了矿石的损失率。在选矿阶段则建设了选矿技术管理体系,定期开展选矿工艺流程考察,持续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参数;定期开展选矿试验研究,完成破碎“多碎少磨”;科学进行选厂选矿自动化建设,实现选厂生产和选矿工艺参数自动化等,整体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金厂铜锌铁矿研发的“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液体物料可控流量输送系统”“一种含泥废水的浓缩脱水装置”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承担的“微细粒复杂铜铅锌多金属矿精细化清洁浮选分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和“破碎顶板下缓倾斜厚大矿体高效开采技术与应用”项目分别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金平长安矿业有限公司
金平长安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金矿”)地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铜厂乡铜厂村委会境内,是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2017年10月由露天采矿全面转入地下采矿工程建设,2021年9月地采工程完成建设,同年12月取得地下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2022年3月取得采矿许可证,矿山由地下建设转入地下开采。矿山坚持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全力打造绿色矿山,于2023年被纳入云南省省级绿色矿山名录。
矿山生活区
主要做法:
规范有序开采。长安金矿分区分类有序开展井下采矿,针对1450米以上矿段,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针对1450米以下矿段,采用充填法。坑内以“竖井+斜坡道”方式联合开拓,对1500米及以上矿段采用有轨电机车运输至罐笼竖井,再由罐笼竖井提升至地表,倒运至选厂储矿场的方式运输原矿石,对1500米以下至1450米以上矿段则采用地下自卸卡车通过斜坡道运输至地表的方式运输原矿石。坑内排水系统由1450米排水平硐、辅助竖井井底水泵组成,实现坑内涌水经排水沟汇集至1450米中段,随后经中段水沟引至1450米排水平硐,再经1450米排水平硐排至地表。
强化综合利用。长安金矿矿石为单一金矿石,为确保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矿山积极引入先进采矿选矿技术,既对原弃用的低品位矿石进行综合回收,又对矿山露天采剥和井下建设产生的废石进行综合利用。这些原本的“废料”,一部分被加工制成建材公分石、砂料石和环保砖,作为G219道路改扩建工程、金老线道路改扩建工程、金平县铜厂乡周边自然村、50户以上自然村通村道路硬化项目的碎石料,以及新农村建设美丽家园环保砖用料;另一部分则被用作铜厂水库建设工程筑坝的填充料。同时,长安金矿提前将露天采剥过程中剥离出的地表土单独堆放,留存用于后续的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工作,将鱼里河地表水用于生产清水循环使用,将选矿回水全部回用,有效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浪费。
选矿厂
注重科技创新。长安金矿制定了科技管理制度,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革新。先后与多家科学研究单位建立了技术研究合作关系,积极探讨各类先进技术,获得了22项实用型专利,以及多项采矿选矿方面的知识产权,选矿技术现已位居同行业前列,创造出12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建成矿山安全避险“三大系统”,实现矿山生产主要工作全面在线监控、选厂生产过程主要设备自动化远程控制;建成覆盖尾矿库、边坡的矿区实时在线视频监控系统,更好发挥“技防”预警预报作用;运用SURPAC软件构建矿区矿床三维建模,助力各类地质体立体化、可视化表达,准确、高效服务生产。
取得成效: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长安金矿持续擦亮矿山开发的绿色底色,按照“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的要求,在矿山复绿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通过修边坡挡墙、种植当地植物和园区绿化等,既防止了扬尘、滑坡及水土流失,又美化了矿区环境,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区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面,长安金矿遵循“科技进步、改进生产工艺、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的步骤,扎实推进全产业链升级工作。2023年,通过开展井下硫化矿矿化体动态监控及回采利用、长安矿段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存窿矿回收研究应用、井下巷道掘进支护优化研究、低品位混合矿指标提升4个科技项目,选矿回收率由过去的60.85%显著提高到86.83%,达到矿产资源“三率”指标一般要求,做到资源综合利用升级、资源利用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
科技创新与智能化方面,长安金矿围绕高效生产、均衡生产、创新生产的目标,聚力开展地、采、选、机电等领域技术攻关,全方位完善矿山科技管理体系,仅2023年就开展了科技攻关2项、创新创效16项,上报实用新型专利5项,同步积极申报科技专项补助,降低研发成本。长安金矿还对业务管理模式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改造,将原本分散的各类业务流程统一集成到软件或系统平台,各层级管理人员可直接从系统软件或平台上查看推进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切实提升业务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管理质效。